小孩子從不愛吃飯,到頓頓吃的香吃的飽,全因媽媽用了這個辦法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8-22
瀏覽人數(shù):73
接觸了很多寶媽以后,發(fā)現(xiàn)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過程中,寶媽們遇到的問題遠比想象的要多,有些問題是個例,而有些問題卻是很多媽媽面對的共同的問題,就拿孩子吃飯這件事來說,媽媽們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“為什么我的寶寶不愛吃飯?”
家長都知道孩子吃的好才可以長得好,為了讓孩子可以多吃一點,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盡了辦法,可是結果卻不是很讓人滿意,尤其是媽媽精心準備的食物,寶寶卻理都不理,不僅寶寶身體長不好,媽媽的積極性都會受到打擊。
為什么孩子對吃飯沒有興趣?
有些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吃飯,會在吃飯的時候,給寶寶唱歌,做游戲,以為這樣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食物,但是結果往往不理想,其中的原因很多家長并不清楚。
雖然孩子可能暫時能夠被爸爸媽媽吸引,吃幾口飯,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寶寶一天需要吃很多次飯,這樣的結果會直接導致孩子失去饑餓的刺激,胃酸的分泌量就會減少,就會直接影響孩子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最終導致孩子對吃飯失去興趣。再加上少量多次喂養(yǎng)會導致孩子失去早期訓練注意力的機會。
長久下去孩子會表現(xiàn)出積極抵抗,對吃飯根本不感興趣,而且很容易將吃飯和玩?;鞛橐徽?,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吃飯。
在孩子的頭腦中會想,吃飯是和唱歌、跳舞一樣的概念,很多爸爸媽媽會發(fā)現(xiàn)在孩子吃飯過程中,越是費勁表演,孩子對于吃飯也是越來越反感。
甚至還會出現(xiàn)在孩子玩耍興致正濃的時候給孩子喂飯,會加深孩子對吃飯的厭惡,進而出現(xiàn)一些抵抗吃飯的情緒和動作,慢慢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,就會出現(xiàn)爸爸媽媽經(jīng)常抱怨的寶寶“厭食”
“怎樣讓孩子重新愛上吃飯?”最好的辦法就是育兒專家崔玉濤醫(yī)生說的“饑餓療法”,很多媽媽用這一招讓孩子慢慢愛上了吃飯。
所謂的饑餓療法就是要等到孩子真正餓的時候才可以喂孩子吃飯,并且讓孩子逐漸養(yǎng)成正常進食的規(guī)律和習慣。因為之前的錯誤方法導致孩子已經(jīng)對吃飯沒有了興致或者興致不足,開始實施“饑餓療法”的時候,即便孩子已經(jīng)餓了,也不會專心地堅持吃到飽,往往就會吃到半飽的時候就開始玩了。
這個時候,爸爸媽媽要注意控制孩子吃飯的時間,一般20~30分鐘就需要停止喂養(yǎng),等到下次吃飯的時間到了,再給孩子吃,爸爸媽媽要注意一點,就是孩子很可能還沒有等到下次吃飯時間就會餓,鬧著要吃的,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心軟,想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
比如可以帶孩子外出,或者給孩子玩具和孩子做一做游戲,這段時間可以給孩子喝水,但是就是不能給孩子吃任何東西,必須要等到下次吃飯時間到了,再給孩子吃食物,幾次下來,孩子就會明白吃飯就需要吃飽,不然會餓。
使用這個方法時,爸爸媽媽不要用語言刺激孩子,不能說“誰讓你平時不好好吃飯,就讓你餓著”這類的話都不要說。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孩子表現(xiàn)出同情和沒有辦法的態(tài)度,可以和孩子說自己也餓,和孩子一起找找食物,當然結果必須是找不到,讓孩子不要對“饑餓療法”產(chǎn)生抵觸。
最終”饑餓療法“會讓孩子明白吃飽的意義,幫助孩子改變對吃飯的興趣,保證孩子每天可以吃到足夠的量,讓孩子健康發(fā)育,還可以養(yǎng)成孩子做事注意力集中的習慣。